以太坊联合创始人 Vitalik 在 X 平台发文,就社区成员 Daniel Wang 提出的 L2 网络 Stage 2 阶段命名标签 #BattleTested 进行了详细回应。他强调,网络安全并非仅取决于第二阶段,底层证明系统的质量同样关键。
Vitalik 解释道,这是一个简化的数学模型,用于展示何时进入第二阶段。模型假设每个安全理事会成员拥有 10% 的独立「打破」机会,并将活动失败(如拒绝签名或密钥不可访问)与安全失败(如签错东西或密钥被黑)视为同等可能。目标是在此假设下最小化协议崩溃的可能性。具体而言,阶段 0 安全理事会为 4/7,阶段 1 为 6/8,但需注意这些假设存在较大局限性。
他进一步指出,安理会成员存在「共同模式故障」风险,例如成员可能串通一气,或同时遭受胁迫或黑客攻击。这些因素使得 0 阶段和 1 阶段实际安全性低于模型显示,因此比模型暗示的更早进入 2 阶段更为稳妥。此外,通过将证明系统本身设计为多重签名结构,可以显著降低证明系统崩溃的概率——这也是他在此前提案中提倡的方法。Vitalik 认为,未来几年的所有第二阶段部署都可能采用类似设计。
他补充了一张图表,X 轴代表证明系统崩溃的概率,Y 轴代表协议崩溃的概率。随着证明系统质量的提升,最佳阶段会从阶段 0 转移到阶段 1,再从阶段 1 转移到阶段 2。而使用阶段 0 质量的证明系统进行阶段 2,则是最不理想的选择。
最后,Vitalik 建议@l2beat 理想情况下应展示证明系统审计和成熟度指标,最好针对证明系统实现而非整体汇总,以便实现资源重用,并明确标注各阶段信息。
本文网址:http://www.idea2003.cn/kuai/381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