跟随 Alex 的视角,深入探索跨境支付场景下稳定币的大规模应用路径,以及稳定币作为未来「互联网货币层」的无限潜力。本文由微想AI idea2003撰写。
从美国《GENIUS 法案》到香港《稳定币条例》,全球范围内正迎来稳定币发展的合规红利期。在 Circle 取得巨大成功后,稳定币已成为备受瞩目的投资领域,吸引京东、蚂蚁、沃尔玛等 Web2 巨头纷纷入局。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赛道中,如何精准定位自身优势?Cobo 作为全功能数字资产托管与钱包平台,早在去年便推出稳定币解决方案,凭借多年行业积累的前瞻性思考,为稳定币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。
在 Cobo 高级副总裁、支付业务负责人 Alex Zuo 的分享中,稳定币业务的核心难点被清晰拆解:稳定币业务需要金融、科技、加密货币三方面专业知识深度融合,但目前市场上鲜有团队能够在这三方面都做到顶尖。
谈及 Cobo 在稳定币领域的角色,Alex 深入剖析道:Cobo 专注于底层基础设施建设,为稳定币客户提供全面技术支持,具备强大合规优势,并在服务上市公司方面拥有丰富经验。同时,Cobo 拥有强大的分发能力,可帮助稳定币发行商快速搭建流通场景。
对于创业者而言,Alex 指出:稳定币在走向大规模应用过程中,将催生大量新需求、新工具和新功能,值得深入挖掘和探索。
本期内容,让我们跟随 Alex 的视角,走进跨境支付场景下稳定币的大规模应用路径,以及稳定币作为未来「互联网货币层」的巨大潜力。
跨境支付客户主动上门,推动 Cobo 稳定币支付产品演进
微想AI idea2003:感谢您接受采访,首先能否请您做个自我介绍?
Alex:大家好,我是 Cobo 高级副总裁、支付业务负责人 Alex Zuo。我的职业经历始于 VC 领域,十几年前在 PreAngel 担任合伙人,当时就关注 Crypto 领域。后来加入 Formation 8 的亚洲基金,该基金曾投资韩国前三大交易所之一的 Coinone,我因此深入接触 Crypto。2018 年,我创立评级公司 TokenInsight,担任联合创始人及 COO。2019 年加入 Cobo,至今已近六年。最初我负责投资相关工作,包括机构借贷和 Cobo Venture。FTX 爆雷后,公司决定收缩投资业务,我转而负责 BD Sales 和国内 Marketing,目前全面负责支付和稳定币相关业务。
微想AI idea2003:能否请您介绍 Cobo 的稳定币解决方案,以及它在支付场景中的角色?
Alex:Cobo 一直专注于钱包相关基础设施。五六年前,交易所是主要客户,随着行业合规化,资管平台、矿业公司和矿工成为我们的核心服务对象。去年,我们将重点转向 BTCFi,认为这是一个重要领域。从去年开始,越来越多的跨境支付客户主动找到我们,他们的上下游客户持有 U,产生了支付需求,希望我们提供钱包功能。这促使我们对支付领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功能开发。
支付客户与 Crypto 原生客户有很大不同,他们对安全性和链的理解较弱,但对合规性、产品拓展性和长远发展有更高期望,甚至考虑未来申牌照。我们发现传统钱包方案难以满足支付客户需求,因此进行了深度优化:
第一,我们做了链抽象,降低使用门槛。例如,币圈对 U 进行转账支付 Gas fee 是自然的事情,但对于传统企业来说门槛很高。通过链抽象,以 U 本位进行转账支付,进一步降低门槛。
第二,强化反洗钱和合规能力。支付客户非常关注链上资金合规性,我们的产品做了深度简化,Cobo 是全球唯一一家既做中心化托管、又做 MPC 自托管的平台,能为 MPC 客户输出中心化托管的合规能力,相当于提供链上反洗钱服务。
跨境支付涉及三个层面:接收稳定币的钱包、承兑、银行账户。支付公司在承兑和银行账户方面较强,但在接入数字货币方面仍较陌生,我们会引入合作伙伴对接,我们在香港也是持牌机构,有持牌信托账户帮助客户解决问题。Cobo 的优势在于钱包和基础设施,我们希望围绕钱包能力搭建完整服务网络,降低使用稳定币的门槛,推动稳定币在合规轨道上普及。
Cobo 独特价值:技术、合规、分发与经验
微想AI idea2003:Cobo 的路径与其他稳定币项目不同,先有自身优势,再从客户需求出发,相当于客户可直接使用,是这样理解吗?
Alex:我们更偏底层,目前主要客户分为两大类:
一类是跨境支付客户。这些客户不一定发自己的稳定币,但上下游客户已有稳定币交易需求,他们会找 Cobo 或其他承兑方解决。随着业务规模扩大,他们需要我们这样的钱包方,帮助他们管理地址、对接多家承兑商,以 Router 方式找到最便宜的交易方式。这是围绕跨境支付场景或 PSP 场景做的事情。
另一类是稳定币发行和流通。很多大型互联网公司最近才开始推动相关工作,受 Circle 股价和京东态度影响,觉得稳定币值得做。他们需要律所、咨询公司和技术服务商支持,Cobo 可提供技术支持,如稳定币 Mint 与 Burn 功能,同时强大的分发能力也是关键,我们对接了众多 PSP,帮助客户快速搭建流通场景。
微想AI idea2003:传统银行宣称可以帮客户做加密货币结算,他们找的也是 PSP 吗?Cobo 是否也跟银行合作?
Alex:我们定义的 PSP 是自带场景流量、拥有上下游客户的机构。以前,加密友好银行想帮客户做加密货币结算,会选择 OTC 服务,核心是兑换。而 Cobo 帮助客户搭建 Crypto 体系,服务附加值更高。
微想AI idea2003:您提到 Cobo 是全球唯一一家既做中心化托管、又做 MPC 自托管的平台,具体优势是什么?
Alex:现在更多客户选择 MPC 自托管,这种模式可申请牌照,业务更可拓展。但 MPC 客户会遇到私钥管理、合规等问题,这时 Cobo 的双重优势便凸显出来:
首先,在需要牌照的法律体系中,可直接用 Cobo 中心化托管的牌照能力赋能客户;
其次,在客户想自己申请牌照时,可选择 Cobo 的 MPC 解决方案;
另外,对于起步阶段的客户,选择 Cobo 的 MPC 解决方案,也可获得中心化托管的反洗钱能力,降低合规门槛。
Cobo 在行业成长多年,技术储备雄厚,做过各种钱包方案。在支付过程中,我们发现有些钱包方案已不再热门,但大规模扩展中仍有需求。
微想AI idea2003:您认为稳定币的主要障碍是什么?
Alex:稳定币业务需要 Fin、Tech、Crypto 三方面扎实知识储备,但三者需求各异。Fin 领域重在合规和金融体系理解;Tech 领域关注产品设计和区块链接入;Crypto 维度则需要深入知识,因为单纯兑换利润微薄,关键在于通过 Crypto 方式帮助用户进行资产管理、增值、Swap 等。很难找到三方面都突出的团队,核心看团队能力和综合素质。
微想AI idea2003:近期 Circle 股价飙升,京东、蚂蚁高调入局,Cobo 如何定义自己在稳定币竞赛中的角色?
Alex:香港稳定币牌照稀缺,竞争激烈,对手都是大型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公司。Cobo 正为一些大型客户提供技术支持,这些客户表达了全球拿牌倾向。我们不仅提供发行工具,还帮助搭建连接发行商和商户的底层钱包系统,就像 Circle 的商户系统。我们的目标是成为稳定币分发渠道。
目前稳定币分发主要有三种模式:
第一种是中心化模式,如 Stripe,通过自有银行和牌照构建全球网络;
第二种是去中心化模式,如 Circle Payment Network,采用认证供应商网络;
Cobo 是第三种模式:核心层构建大型 PSP 转账网络,连接交易所、OTC 商户和 Cobo,依托深度合作的银行和顶级做市商,将链上划转与链下银行结算结合。例如,链上 100 万 USDT 转账后,链下 1 分钟到账。往外一层是中小型 PSP 和交易所,再往外是小商户和散户。
在这个体系中:
最外层客户需要自托管钱包;
中间层客户需要更多支付工具支持;
核心层客户依赖基于 MPC 的转账体系。
如果大量客户使用 Cobo 体系,客户间划转更快、更安全、更合规。这种模式类似 AAVE 提出的 CeDeFi 概念,机构在 DeFi 有专门池子,通过合规托管机构筛选参与者。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客户快速提升成交量,目前 Cobo 转账规模约三四千亿美元,许多稳定币发行商发行量只有几十亿甚至几亿,如果能提供强大流通网络,将显著提升分发能力。
微想AI idea2003:关于分发网络,未来会有哪些格局变化?或者哪些新的分发体系会出现?
Alex:我们正在推进的 Cobo 分发网络,依托银行和头部做市商,通过分层逻辑分发稳定币,我们认为行之有效。未来演变尚不明确。过去依赖交易所,但未来哪些场景能承载大规模流通仍不确定。有人看好拉美、非洲等小国家,跨境支付中稳定币作为等价物,甚至无需承兑。但随着合规化,这些场景潜力尚不明朗。此外,银行体系可能发生根本性变化,未来可能转向银行自发行 Token 体系,甚至超越美联储。AI 驱动的支付代理(AI Agent)也可能是下一个风口,但具体架构和实现方式未知。
微想AI idea2003:近期很多企业申请香港牌照,传统企业涉足稳定币门槛是什么?Cobo 的合规优势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?
Alex:上市公司最适合两类业务:囤币和稳定币牌照。囤币门槛不高,但关键在于何时卖出,以及当越来越多公司囤币时,市场不再看好。稳定币牌照方面,很多小企业只是短期炒作,缺乏执行能力。Cobo 的优势在于:
首先,服务上市公司经验丰富,包括纳斯达克、港股矿业公司,积累了与审计机构合作经验;
其次,稳定币牌照和技术方案完整,不仅提供发行,还支持分发,包括商户钱包管理全流程,帮助客户快速上手。
钱包是稳定币缺失的一环,看好稳定币兑换
微想AI idea2003:谈及大规模采用,哪些关键基础设施有待开发?哪些基础设施能推动稳定币大规模采用?
Alex:我认为钱包是关键基础设施。Stripe 正在收购补齐钱包领域,希望商户甚至个人用户能直接使用自托管钱包,通过邮箱生成地址,快速上手。今年很多客户也意识到钱包是业务缺失的一环。其他基础设施方面:
支付领域合规性仍是核心问题,如链上 KYB 和 KYC,如何与真实 Web2 数据结合,是客户痛点;
支付后如何合规合法扩展到资管领域,也需探索。
我个人非常看好稳定币兑换赛道。未来中美、欧洲、韩国等可能涌现大量稳定币,兑换需求巨大,将无法再依赖 Curve 模式。构建高效兑换体系将是一个巨大机会。
现在是稳定币真正走向大规模采用的关键节点
微想AI idea2003:您认为稳定币大赛道多大?Cobo 未来市场份额如何?
Alex:根据数据,我们可能占 5% 左右份额。未来基本盘不会丢,随着更多华人、中国大型支付公司、Web2 支付巨头进入,以及 Cobo 体系搭建,份额可能扩展到 10%-15%。稳定币赛道规模取决于监管走势和 AI Agent 等场景发展,如果未来有数亿 AI Agent 转账,规模可能远超互联网。短期看跨境支付场景,未来线上、链上、智能体间生意可能以稳定币结算,体量难以估量。
微想AI idea2003:香港、新加坡、迪拜,谁最有可能成为稳定币快速成长的温床?
Alex:不同区域差异明显:
托管方面:欧盟申请 MiCA 牌照;新加坡是 DTSP 牌照和 MPI 下的 DPT 牌照;香港法规不明确;美国是纽约 BitLicense;中东迪拜是 VARA 牌照。
发行方面:美国要求不高,但需合规托管;欧洲瑞士 Crypto Valley 友好,但线下资产储备要求高,存在风险;中东相对友好,但银行体系认可度低;香港牌照稀缺,审核严格;新加坡法案最早,但细节模糊。
综合来看,推荐瑞士、新加坡、迪拜等地区申请牌照,但需看自身实力和场景规模。监管关注场景合规合法、牌照价值发挥等。
微想AI idea2003:在支付之外更广阔的金融市场,稳定币被视为下一代「互联网货币层」,您如何看待此观点?稳定币还将爆发哪些巨大效能/影响?Cobo 会做哪些准备?
Alex:稳定币短期内会挤压小国货币财政自主权,中长期看,美元稳定币对当地货币冲击巨大,尤其在标准化线上服务中,成为主流。中小银行竞争力将下降,账户可能以稳定币为本位,减少对银行卡依赖。中心化交易所和银行核心作用可能集中在合规层面,价值被削弱。
Cobo 已做多层次准备:合规中心化托管、客户端合规自托管、各种钱包体系搭建、产品功能优化。也会申请各地牌照,满足客户需求。是否买银行尚在探讨。大体趋势是链上迁移,Coinbase 自建 Base 链,我们致力于以钱包为桥,进入链上。
微想AI idea2003:很多人说稳定币是机构的游戏,您如何看待?普通用户如何抓住机遇?
Alex:目前 A 股部分企业需谨慎,部分是真想干但有心无力,部分是短期炒作。稳定币发行赛道由大机构领导,但创业者仍有机会。如果看好大规模采用,认为未来 20%-30% 流量以稳定币结算,将诞生大量新需求、新工具和新功能。
当前是大规模采用关键节点,带来大量创业机会。过去是链上重建传统金融,现在是将链上创新迁移到传统金融模式,兼顾合规和链上灵活性。例如,U 卡可解决链上信用或传统信用的链上化问题,提升体验。传统信托、保险体系在链上演变也有很大空间。
市场反而比很多人乐观。过去项目发币、做原型就结束,现在客户进入市场,产品需更成熟、贴合需求。如果明年 Coinbase 账户体系能与 Shopify、Amazon 等打通,产品必须更简化、大众化。
CeDeFi 值得深耕。关键在于平衡流动性和合规性,满足监管要求,服务更广泛用户群体,蕴含巨大创业机会。
欢迎加入微想AIidea2003官方社群 Telegram订阅群:http://www.idea2003.cn/idea2003Daily Twitter官方账号:http://www.idea2003.cn/idea2003Post Twitter英文账号:http://www.idea2003.cn/BlockFlow_News
本文网址:http://www.idea2003.cn/news/37557.html